旋转编码器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类型有哪些?
旋转编码器是传感器的一种,主要起到了检测机械运动的速度、位置、角度、距离等参数的作用.把编码器作为信号检测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旋转编码器轴带动光栅盘旋转时,经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被光栅盘狭缝切割成断续光线,并被接收元件接收产生初始信号。该信号经后继电路处理后,输出脉冲或代码信号。
旋转编码器是一种集光、机、电于一体的速度、位移传感器。它能将输出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并以数字量输出。旋转编码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种类多、功能齐全、频率响应高、分辨率高、受力力矩小、能耗低、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旋转编码器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类型有哪些?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的轴旋转时,有相应的相位输出。旋转方向的判别和脉冲数的增减需要借助反向判断电路和计数器来实现。计数起点可任意设定,可实现多个周期的无限积累和测量。每转一个脉冲
脉冲的Z信号也可用作参考机械零位。当脉冲固定,需要提高分辨率时,可采用相位差为90度的a、B两个信号对原脉冲数进行倍频。
旋转编码器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类型有哪些?绝对值编码器
轴旋转器编码为40;二进制、BCD码等一一对应。根据码的大小变化,可以识别出正负方向和位移位置,而不需要方向判断电路。它有绝对零位代码。当断电或关机,重新开机测量
数量时,仍能准确读出断电或停机位置的代码,准确地找到零代码。绝对值编码器的测量范围一般为0~360度,但特殊类型的编码器也可以实现多圈测量。
正弦波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类型有哪些?正弦波编码器也是增量编码器。主要区别在于输出信号是正弦波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电场的需要—作为电机的反馈检测元件。与其他系统相比,这种编码器可以在人们需要改善动态特性时使用。
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机控制性能,编码器的反馈信号必须能够提供大量的脉冲信号,特别是当转速很低时。使用传统的增量编码器产生大量脉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当电机以40;6000rpm&41;的高速旋转时,很难传输传输和处理数字信号。在这种情况之下,处理发送到伺服电机的信号所需的带宽为40;例如,编码器每转的脉冲数为10000&41;它很容易超过MHz阈值;另一方面,模拟信号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上述问题,并且能够模拟大量的脉冲编码器。这要归功于正弦和余弦信号的插值,这为旋转角度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获得基本正弦的高倍增长,例如每转1024个正弦波编码器可获得超过1000000个脉冲。接收此信号所需的带宽仅略高于100kHz。插值倍频需要由二次系统完成。
以上是时硕品牌编码器联轴器制造商小编关于:旋转编码器的结构特点和常见类型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