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回零的意义有哪些?
增量型和绝对型编码器,前者输出的是连续的计数脉冲,后者输出的是角度位置编码;单圈和多圈绝对值编码器,单圈的只能反馈单圈也就是360°范围内的位置编码,而多圈的则可以记录有限多圈(如:4096 圈)的位置编码。
我们知道,对于这些上位系统部件,如变频、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它们需要使用能够反映运行过程中实际速度和位置测量值的工程。等效,不只是简单的计数脉冲和角度编码,无论使用何种编码器,其输出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才能被上位驱动控制系统使用。
因此,在编码器连接上位系统时,往往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置反馈码与测量实体的对应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让主机系统和编码器相遇。
这个设置其实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线性比例关系,就是工程当量的多少(如:毫米、厘米、度、圈……),这就是一般伺服系统中的“速比”;另一个是位置参考点,即系统需要知道坐标原点在哪里,对应哪个位置代码。这就是所谓的“归位”。
只有完成以上两级比例关系和坐标原点的参数设置,并建立反馈码与测量实体一一对应的数据转换关系后,系统才能读取编码器准确转换反馈码,识别其反映的实际测量位置。
我个人认为编码器的校准和回零操作可以这样理解:编码器就像一把尺子,它输出的脉冲和代码就是尺子上的刻度;上位系统就像用尺子测量 人们首先要了解尺子上刻度的含义,即比例关系,然后将尺子的零点放在测量实体的起点上,这就是“零点”,然后执行读数。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对系统连接的编码器进行复位呢?
首先,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归零的目的是利用编码器来测量物体的位置。因此,一般来说,编码器只需要在读取位置反馈的应用中使用。零操作。
其次,上述通过回零校准操作建立的数据对应关系,需要由上位系统、编码器、传输机构等物理介质来维护,但如果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被记忆丢失,则需要将系统重新校准为零。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编码器什么时候需要归零了:
使用增量编码器进行位置反馈,每次断电后重新启动 上电时需要回零操作;
使用单圈绝对值编码器:
在保证负载运动范围不超过一圈的情况下,只要与其相连的上位系统没有内存丢失(如:固件更新、产品更换),则无需重新设置为每次上电归零;
如果负载运动范围超过一圈,则每次断电后需要重新上电进行回零操作;
在保证负载运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圈数的情况下,只要编码器和与其相连的上位系统的内存不丢失(如:固件更新、产品更换),就有无需每次开机都归零;
如果使用基于电池或电容存储器的多圈绝对值编码器,那么在掉电记忆擦除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编码。如果您使用的是机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则几乎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无论使用哪种编码器进行位置反馈,只要出现以下情况都需要对编码器进行复位:
编码器与机械负载之间的驱动连接断开并重新连接;
与编码器相连的上位系统因产品更换、固件更新……丢失等原因被记忆;
这样,在位置测量应用中使用机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将有机会大大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因系统位置丢失而导致的回零操作次数,因此相对来说关于可靠性应该被认为是最高的。
佛山时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gdshishuo.com)是工业编码器、高精密联轴器、电子手轮专业生产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实力铸造品牌,专业成就质量。时硕始终坚持“相伴,学习,创新,服务”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客户需求,通过持续改进,以提升产品质量超越客户期望,竭诚向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